教员发展计划 - 项目摘要

项目编号:UGC/FDS14/H01/14
项目名称:任务型教学中的次序,类型和条件问题:直接任务表现和长期英文水平发展的研究
首席研究员:贝晓越博士(恒管)

摘要
作为交际教学法的一个分支,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过去30年里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蓬勃发展。然而,过往研究日益倾向于复杂的类实验室实验设计而偏离日常课堂。多数研究只是着重于教学手段对学生任务表现的即时影响,忽略了学习任务对语言水平长期发展的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的问题。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语言学习任务以及任务次序对学生英文水准的短期和长期作用。研究期为三个学期,内容包括任务类型,任务特质和任务顺序对学生英文表现的影响。基于此研究的长期性质,它将验证一种较新的适用于时间跨度大的研究的数据模型:等级线性模型。传统上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对学生表演的测量包括语言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但本研究将增加测量学生词汇方面的知识。本研究将以实证数据给任务型语言教学提供教学启示。从更广泛意义而言,它亦会促进任务型教学以至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发展。

 

项目编号:UGC/FDS15/H02/14
项目名称:华人低收入家庭幼童的执行功能技巧与早期学习成就
首席研究员:陈自强博士(树仁)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华人低收入家庭幼童执行功能技巧与早期学习成就的关系。具体来说,本研究集中探讨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对香港低收入家庭幼童执行功能技巧与早期学习成就的效应。本研究将采用纵向的方式,分别于幼低班及幼高班搜集数据。本研究尝试解答以下三个问题:1)香港低收入家庭幼童在执行功能技巧的层次及发展上是否低于中产家庭的同伴呢?2)执行功能技巧的良好发展可否预测香港低收入家庭幼童的早期学习成就呢?3)父亲和母亲的管教方式是否与低收入家庭幼童执行功能技巧的成长与早期学习成就有相关呢?本研究的结果,在理论、实践及政策方面,提出执行功能技巧对低收入家庭幼童早期学校适应上的表现及成就的重要性。

 

项目编号:UGC/FDS14/H02/14
项目名称:媒体、专家、知识政治:“旅游业承载力”的社会风险
首席研究员:陈智杰博士(恒管)

摘要
这研究探讨香港如何建构及酝酿“旅游业承载力”的社会风险。

“旅游业承载力”近年成为香港公共论述、政策辩论、中港关系、及身份政治等领域的尖锐议题。对入境旅客的关注 - 特别是经个人游计划 (一项容许内地居民以个人身份来港旅游的政策) 来港的内地旅客 - 让媒体及香港人于日常生活的交谈中热烈地争论起来。内地旅客被指为是香港不同社会威胁的元凶,诸如生活质素下降、疯升的租金及物价、罪行日增、甚至是北京政权透过人口迁移去“殖民”香港的威胁。我将研究为何香港人把内地旅客当成一种威胁,以及产生这社会风险的原因和过程。

这项研究具有社会意义。“旅游业承载力”的社会风险已成为旅游业、入境政策、城市规划、及土地用途等范畴所挥之不去的问题。这研究亦极有理论意义。它涵盖建构社会风险的重要议题,尤其是风险社会理论中,有关社会风险如何成为各持份者争取资源、社会影响力以及公共曝光率的“知识政治”。由风险社会理论推敲,我将集中研究以下理论课题:
1) 媒体于建构社会风险中的角色;
2) 专家于建构社会风险的知识所担当的角色;
3) 把社会风险转化为超越辩论“客观事实”的“知识政治”;及
4) 社会风险如何成为理解社会形态建构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环。

风险社会理论指出,现代化正带来意料之外的后果,使我们面对从未遇过、超越科学评估的新风险。内地旅客的“副作用”以及日趋明显的旅游业承载力议题,正反映了跨境人口流动和区域经济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效果。而媒体则为旅游业承载力的风险设下框架,使之成为公众视线内的议题。在媒体建构社会事实的过程中,由新闻消息来源以及新闻工作者所组成的网络如何诠释专家知识,尤为关键。媒体需要专家消息来源建构“客观”的新闻 - 这些“客观”新闻便是社会风险的证据和估量的基础。

除了媒体呈现和专家论述外,我也会研究风险建构过程中的“知识政治”。风险的建构涉及媒体及专家以外的持份者。旅游业承载力的议题牵扯了生活受游客影响而心生不满的居民、政党、社会组织、商会以及政府。上述持份者之间就意见和利益所发生的冲突,转化为建构相关风险时所生产的社会知识,并影响着公共讨论和政策辩论。很明显,旅游业承载力所涉及的含义,不单止是道路容量和酒店接待量等科学化的评估。这研究将会集中探讨“客观事实”与“知识政治”之间于建构风险时是如何互动。我将建构一套理论模型,用以理解社会风险是如何建构社会形态。

 

项目编号:UGC/FDS14/E01/14
项目名称:关于二维矩阵排样问题及长宽比例的考量
首席研究员:陈志江博士(恒管)

摘要
本项目目的在于进一步改进关于"二维矩形排样及切割问题"(2D-CP)之演算法。本题目需要把大小不同的矩形,不重叠地排列在二为容器里面。题目有两个常见的问题,问题一,是如何把矩形尽量安放在长阔大小固定的容器,而目的要把能成功安置之矩形总面积最大化,称为装箱问题。另一个问题,则是要把全部矩形都安放,而目的是把容器的面积最小化,称为面积优化问题。这两个问题在制造业和工作分配问题都有潜在应用。例如,在超大型积体电路的布局,以及金属切割等问题上。

 

项目编号:UGC/FDS16/H01/14
项目名称:香港幼稚园策略领导的研究
首席研究员:陈志威博士(公大)

摘要
纵使香港政府对本地幼儿教育的影响正在增加,香港的幼儿教育基本上还是一个私营市场。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学券计划)自2007年推行后给幼稚园所带来的质素评核,成为了政府介入幼儿教育市场的一个重要机制。与此同时,社会变迁和全球化所带来了不确定性、问责和改善学前教育质素的诉求也在提升。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幼稚园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工作关系以及领导学校方式的改变;幼稚园校长都需要改变他们的领导风格和策略来予以应付,他们需要成为能够为学校创造未来的策略领导者。这对仍属自由市场的幼稚园教育尤为重要。

跟公营的中、小学不同,在幼稚园教育市场中没有派位机制,家长和幼稚园都享有选校和收生的自由;而幼稚园也较公营的中、小学在资源运用上享有较大的弹性。然而,香港政府现正透过学券计划和其他行政措施增强其对幼稚园管理的影响。私营的幼稚园和公营的中、小学在管理和领导上都会有所不同。但香港现时有关学校管理和领导的研究大都是针对公营中、小学的;这研究正好填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会也探讨在一个虽属自由市场却日益受政府影响的幼稚园教育市场中实践策略领导的情况。

这研究的另一个成果是完成一份可量度幼稚园领导者实践策略领导的量表,这将有助幼稚园领导者分析其领导的强弱,并从而制订改善的规划。

 

项目编号:UGC/FDS14/B01/14
项目名称:电视节目植入式广告的监管及效果研究
首席研究员:陈芳怡博士(恒管)

摘要
植入式广告是指在影视节目、音乐或其他传播内容中融入产品讯息,以达到宣传之效。自香港广播事务管理局﹝现为通讯事务管理局﹞于2005年放宽对植入式广告的规管后,大量的植入式广告相继涌现于电视节目中。此一现象引起政府和受众的关注,其中有建议本港参照英国的做法,要求电视台预先知会观众节目含有植入式广告。虽然植入式广告存在已久,相关研究陆续出现,但有关“预先告知”成效的研究廖廖可数,而且大部份为西方国家的文献﹝Chan 2012﹞。“预先告知”此一概念其实颇为吊诡,一方面它带有警惕作用,提示观众不要被植入式广告所迷惑;但另一方面,它让本来可能被忽略的植入产品更受注意﹝Bennett, Pecotich and Putrevu 1999﹞,可见此一因素的真正成效有待验证。除“预先告知”外,植入场景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过往的研究显示,在传统广告中渗入幽默元素可大大提升其说服效果﹝Chan 2011; Zhang 1996﹞,本研究将探讨此一效果能否延伸至非传统广告──植入式广告。此项目分为两个阶段,在首阶段我们将对本地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进行内容分析,以检视植入式广告出现的频率及情景。在次阶段,我们将进行一项大型实验以测量“预先告知”及“幽默场景”此二因素对植入式广告效果的影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将为营销传播、媒体教育及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项目编号:UGC/FDS14/B02/14
项目名称:消费者口碑内容和口碑场合的相配性:多元方法研究
首席研究员:陈克先博士(恒管)

摘要
新通讯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更多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机会,亦因此大大增强了消费者口碑的影响力。然而,针对口碑实际内容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透过实验和对网络口碑的内容分析,深入探讨不同口碑内容和口碑场合的相配性。研究结果可深化“蜂鸣营销”理论,并为营销业者提供具体指引。

 

项目编号:UGC/FDS16/H04/14
项目名称:回归后香港的政治行动动态:交互式研究
首席研究员:郑炜先生(公大)

摘要
这项目旨在研究一个经历急剧转变的类民主政体的政治行动动态。它既探讨香港在2006年后的抗争行动是如何扩散、加剧并改变形态的;亦分析什么机制和过程导致一些独立的或地方性的议题演变成突出的群众事件,而另外一些却没有。

香港曾经被视为一个政治冷感的城市,其牢骚和冲突往往被弱化、吸收或隐匿。相比其他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发达地区,香港的经济持续繁荣而政府亦维持相当的效率;然而,近年来这里却出现了越来越多无组织、自发并且持续的政治抗争。其目的不仅是抗拒某届政府的政策,更倾向否定整个政体的合法性。

2006年以来,普选、环境保护、文化保育、本土社区、国民教育课程及免费电视牌照等一系列争议延续了此起彼落的抗争潮。这波行动大都能合理化其诉求并且取得政府让步──其中不少成果是立法会议员和专业游说团体不能企及的。事实上,政党和资深民间团体逐渐既不是这些突出事件的发起人,也不是领导者。这一趋势说明传统组织在统筹民间利益和招揽群众参与方面变得无力;也促使我们关注是何原因及渠道不单扩展了抗争的议题,亦同时降低了抗争的门槛。

根据选定的事件数据、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这项研究将追?并探究什么类型的抗争诉求和剧目最有效转化成大型抗争运动。它会有系统的检测1997年至2005年间和2006年至2015年间突出事件在抗争规模和形式上的变化;检视不同群体之间在扩展诉求的普遍方式和动员群众方面的互动;并评估突出事件的框架是怎样反馈和塑造后续的突出事件。

这项研究采用抗争性政治的分析框架以研究香港的管治危机、分析特定抗争剧目与持续政治行动的关系,并探索自发的集体行动在民主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它的交式研究方式有助于厘清到底应该以结构怨气为基础还是以政治机会为基础去概念化政治抗争;也会提供新数据和方向以便政策制定者了解香港的新政治行动的动态和性质。

 

项目编号:UGC/FDS13/E02/14
项目名称:本地信息度量和图形处理器在加速非刚性图像配准之应用
首席研究员:张国威博士(珠海)

摘要
在医学图像分析中,图像配准为许多规划,导航,数据融合和可视任务等的预处理步骤 。这类任务都需要把相同或不同类型的两个图像融合。图像配准将两个图像对齐达至点对点对应。例如结合由不同的图像采集装置所提供的信息或监测疾病随?时间的变化及进展所得的图像。为了这个目的,配准过程中的一个图像会被变形以匹配另一者。刚性配准应用仿射变换于其中一个图像来实现对准。但只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其中的图像的解剖结构是刚性,否则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需要使用更复杂的非刚性变换模型的非刚性配准。非刚性配准方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配准时间的高计算成本。例如3D图像的配准一般需要数以小时的计算时间。在实际应用上是很不方便的,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开发技术以提高非刚性登记的效率。方法是应用本地互信息于不匹配量度以加快多模态图像配准。互信息是多模态图像配准中常见的相似性度量,因为它可用于配准来自不同采集设备获得的图像。然而它的计算成本对某些应用是过高的,因为它是一个全图像的相似性度量,其计算涉及整个图像的数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局部区域的像素本地互信息不匹配量度将应用于已成功地应用于范围广泛的非刚性配准问题的B样条曲线转换模型 。此项目的另一个目标是把开发的非刚性配准计算程序进行并行化。这将实现于具有Nvidia GPU处理器和通用多核结构的系统。相比在一个通用处理器上顺序执行的运行这将有更高的效率提升。

 

项目编号:UGC/FDS16/H06/14
项目名称:近代南来文人的香港印象与国族意识
首席研究员:赵雨乐教授(公大)

摘要
本研究计划旨于通过香港所见文献,阐析近代中国南来文人及其国族思想的密切关系。此一观察,在现今学界强调民族主义研究课题当中尤为重要,有助梳理晚清以来近百年的中国国家理论架构。考察文人其间的诗文、日记、传记与地方纪录,当发现他们于应对中国国情变化方面,蕴含着积极的思想态度。

本研究从中国动荡形势下南来文人的身分危机一点作为开展。晚清文人素来拥抱儒家理念,也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新颖知识。在高举积弱已久的国家意识同时,他们在香港的走访经历感慨良多,在文人作品中往往反映一种复杂的家国情怀。文字之间,不忘展示着国家与公民、国家与是民族、中央主义与地方主义等问题的深刻反省。研究这批文人的传统价值取向、世界观念,以及在香港殖民地上目睹的近现代化启示,均让读者了解到中国文人的实际生态,并与海外华人社会活动构成多元的对照。

十九世纪以降,初到香港的中国知识分子展现了政治意识的觉醒,部分改革或革命的意念开始在各式文学创作之内出现。紧随其脚步者为二十世纪初的晚清遗老,他们关注的事物盖非政权的争拗,更多从学术角度致力重寻香港历史与中国民族的宗族血缘纽带。这种民族关怀的情愫,在1920年代至1940年代的第三个时期达到了高潮,南下文人经历国内战争的阴霾,于国家政治、社会、民生改革的呼声也至为殷切。

作为一项文本研究,本计划尝试建立系统的考察,循时序的自然发展,将近代中国南来的文人,连系于香港史研究、岭南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重大领域,务使学习者更能掌握地方研究与国家主义诸核心议题。此外,本计划冀藉印行之便,可成为公民教育的辅助教学,方便本地中学教学人士参考使用。

 

项目编号:UGC/FDS16/M01/14
项目名称:一个有关香港安老院舍操作环境素质的现象学研究
首席研究员:蔡翩翩博士(公大)

摘要
人口老化的问题促使政府增加安老院舍的宿位,以应付长者长期照顾服务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为配合安老服务的需要,业界正积极增加人手,然而,安老院舍员工的自愿离职率却不断增加,人手问题成为了业界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过往许多文献均指出操作环境的素质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以及离职意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改善操作环境的素质能有助招揽人手,挽留人才,而本地过去却从未有针对此议题进行有系统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安老院舍员工的工作体验,包括其对工作及操作环境的观感,从而了解本地安老院舍操作环境的素质,并探讨环境素质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向。本研究采用Van Kaam的现象学研究法,此研究法发展自心理学,研究小组的两位成员曾运用此研究法探讨本地公立医院前线护士的离职意向。

本研究将以立意取样方式邀请40至50位不同背景的安老院舍员工为访探对象,包括就职于受资助院舍、合约院舍及私营院舍的注册护士、登记护士,保健员和护理员,当中有不同服务年资或已离职的员工。研究运用半结构式访探指引,进行面对面深度的个人访谈,让受访者叙述其对工作及操作环境的看法,诸如工作范畴、同僚关系、就业发展,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向等。所有搜集的数据均以Van Kaam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有系统地作列表、编组、缩减和删除,继而剖析再从中提出并确认假设。

研究小组期望此研究结果可发展出概念框架解构影响安老院舍员工工作满意度以及离职意向的操作环境素质,以利发展出改善安老院舍人手问题的方案,同时更可为此议题指引未来研究及发展方向。

 

项目编号:UGC/FDS16/H07/14
项目名称:从话语及语用角度看广东话的知识情态调制及说话者的态度
首席研究员:左霭云博士(公大)

摘要
所有语言均有其独特的方式以表达各式各样的意思:例如从客观或实在的意思(如时间、数量等),以至主观或较为个人的意思(如说话人对事情的看法,对其结论的肯定程度等)。近期不少有关于立场标记(stance marking)的研究都揭示说话人如何运用不同手段,来表达他们对于所陈述内容的看法,并表明他们对其结论不同程度的肯定。比如词汇方面,说话人可透过情态助词(如may、might)、副词(如probably、certainly)、情态短语(如I think、I believe),以至乎一些具实质意义的词组(如I really love that),具体清晰地表达其主观的态度及看法。此外,说话人往往会透过提供数据来源,来提高有关说话的可信性(如as stated in the most recent report)- 此现象为言据情态(evidentiality)(Willett 1988; Aikenvald 2004)。

一些近期的研究相继指出认知情态(epistemic modality)跟言据情态的关系非常密切。言据标记作为一个话语标记,往往能用于调节说话人对于其陈述内容的肯定程度,并进一步表明其看法(Kim 2005, 2011)。基于对不同语言材料的观察(当中包括自然对话及历时语料库),本研究旨在补足前人在立场标记及言据标记的论述,并进一步揭示说话人如何运用粤语来表达其主观看法。本研究将把焦点集中在语法手段上,试图归纳出说话人如何利用不同的话语标记、言据标记,以及各式各样的助词,来表达其主观的情态,甚至进一步调节其对陈述内容的肯定程度。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将从话语及语用的角度出发,论析这些语法标记如何丰富我们的日常对话,并梳理出其语义演变的可行路径。因此,除了话语分析(conversation/discourse analysis)的框架外,此研究还会借助语法化理论(grammaticalization theory)去处理有关于语义发展的问题。

虽然此研究会把讨论焦点集中在粤语上,我们相信其研究成果对于跨语言学的研究将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项目编号:UGC/FDS14/B04/14
项目名称:团队认知多元化与创造力: 团队学习与包容的作用
首席研究员:周巧笑博士(恒管)

摘要
本研究通过有中介的调节过程检验团队认知多元化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具体来说,团队认知多元化通过团队学习的中介效应对与创造力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团队认知多元化对创造力的间接影响受到包容的调节作用:相对于较低水平的包容性气氛,在一个中等程度的团队认知多元化,团队学习的中介作用在高包容性气氛中更强。理论上,本研究能加深对团队认知多元化对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的理解。实践上,本文为如何加强团队学习与包容,营造有创造力的工作环境提供了指引。

 

项目编号:UGC/FDS14/E02/14
项目名称:基于模型的非监督式图像分割方法
首席研究员:蔡少佳博士(恒管)

摘要
图像分割普遍被认为是具有挑战性的计算机视觉问题,而其应用涉及多项领域,例如场景分析、图像编辑及医学成像等等。现存的主要图像分割方法是将图像划分为一系列小型方块,然后在每一方块提取影像特征,最后把有相似影像特征的方块合并而达至初始图像分割。而初始图像分割经过边界修复后,就能获得更精确的图像分割结果。在整个图像分割中,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群组法及影像特征,而在文献中,最流行的群组法及影像特征是基于非监督式学习算法及直方图。尽管传统的聚类算法及直方图在不同领域上表现良好,但前者对初始聚类群敏感与及聚类总数为未知数,而后者一般为高维度,降低了实际应用上的效果。因此,我们有需要去寻求高阶聚类算法及更有效的直方图表达模式,以令图像分割有更广泛应用。

在这项目中,我们会研究有效的聚类算法及建立随机直方图模型。特别是,我们将研究数学最优化架构,把随机直方图模型加入聚合式模糊K平均算法,并应用在图像分割中。

 

项目编号:UGC/FDS15/B02/14
项目名称:信息技术专业人士内角色和外角色的知识分享:自我决定理论角度的分析
首席研究员:崔希玲博士(树仁)

摘要
知识分享对信息技术专业人士日益重要。然而,文献中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显示知识共享可能存在不同类别。因此,我们旨在研究不同类别的知识共享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在信息技术专业人士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知识分享,即内角色和外角色的知识分享,并且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角度提出影响它们的因素以及它们带来的结果。我们推测外在奖赏、内化奖赏、内在奖赏、利益互惠、关系互惠、以及自我效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以上两种知识分享,而这两种知识分享也影响群组绩效以及公司绩效。

 

项目编号:UGC/FDS13/E04/14
项目名称:基于眼球追踪的数字化斜视智能诊断与治疗系统:理论探索与原型实现
首席研究员:傅弘博士(珠海)

摘要
斜视是指双眼不能很好地协调对齐。它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大概百分之四的成人和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斜视。在香港以及其它地区,斜视已经成为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的眼睛疾病之一。如果儿童患有斜视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弱视(亦称为"懒惰眼")或较差的深度感知能力,甚至永久的视力丧失。目前,绝大部分的斜视诊断方法是主观或半主观的,大部分都是依靠经验。间歇或隐性斜视很难被察觉,这会使得很多年轻的患者错失治疗的最好时机。有研究表明,适当的眼睛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治疗大部分的斜视。然而,目前还没有实时性和系统性的眼睛运动训练和评估系统。因此,研发一套客观的、数字化的、智能的斜视诊断和治疗训练系统非常的有必要。

在这个研究计划中,我们拟建立一套基于眼球追踪的数字化斜视智能诊断与治疗系统。首先,我们计划运用眼球追踪技术来记录眼睛的运动。然后,我们将提取斜视的眼睛运动模式,并对眼睛运动和眼外肌的关系进行建模。最后,通过对眼睛运动数据的分析实现智能诊断和治疗训练。预计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重点研究:斜视眼注视点的估计,斜视模式挖掘,以及眼睛运动和眼外肌的关系。我们将建立一套原型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审查评估。

我们的研究成果将为斜视诊断和治疗训练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在诊断方面,我们的方法将会提升诊断效率,同时降低医疗成本,这将令大规模人口的斜视检查变得容易,例如,可以较为容易的对一所小学所有学生进行的斜视筛查。这项工作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其它视力障碍如弱视、眼睛深度感知问题和眼睛追踪问题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治疗训练方面,训练过程和评估过程将会被无缝地交互式地整合起来。因此,治疗训练的有效性将会得到提升。

 

项目编号:UGC/FDS15/H07/14
项目名称:从墨家、名家、及纵横家的文本中重构中国古代心理学史
首席研究员:符玮博士(树仁)

摘要
本研究计划将会探讨中国战国时代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墨家、名家及纵横家在心理学的贡献。这三个学派的文本,包括《墨子》、《公孙龙子》、和《鬼谷子》往往被视为晦涩难懂,在本研究计划中,研究员会重构这些文本当中和心理学有关的纪录,对这些文本作出新的解读。

本研究计划参考国内外心理史学家如Kurt Danziger (2003)发掘古代心理学概念的方法、及汪凤炎(2008)关于文本对照方法论的讨论,旨在重新找出在战国时代墨家、名家及纵横家在古代已经有关于心理学的理论、甚至实征研究的学术讨论。这些文本提供了一些证据,显示古代已有将心理技术,包括记忆术、指导意象、口才训谏、幽默感训练、话剧训练、声音训练、及专注力训练等,系统化地应用于训练外交人员甚至间谍的例子。

本研究计划的成果将有助于增润心理学课程中有关中国心理学史的部份,藉此为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方向。

 

项目编号:UGC/FDS14/B08/14
项目名称:以整合模型的方法提升香港港口的竞争力
首席研究员:GLOWACKA Karolina Joanna博士(恒管)

摘要
历史数据显示,香港港口一直是香港经济增长和收益的主要来源。然而,在198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深圳经济特区,香港在海洋货运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和价格低廉的珠江三角洲竞争者。香港港口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深圳港口,在2013年的年底,深圳港口的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超过了香港港口。深圳港口最为一个新型的港口,拥有更加先进的设备、较低的货物管理费用及更大的占地面积。进一步表明,香港港口如何去增加其吸引力和防止市场份额的再次下滑显得更加至关重要。我们提出一个独特创意的战略,不仅仅在于减少支出和港口产量的最大化。当然这些战略也是重要的,但香港港口需要通过提供短期的货物周转运输线来强化与合并客户服务。通过这项研究,以上战略不会减少港口的净利润。我们也提议这些好处,不应"绝对化"的执行,应该需要基于时间奖励机制与集装箱货运班轮的对比。

 

项目编号:UGC/FDS15/H08/14
项目名称:面对人生困境,宗教有什么意义?- 以天主教徒个案为例检讨理性选择理论
首席研究员:贺玉英博士(树仁)

摘要
本研究是以天主教徒个案为例,藉着质性研究的深度访谈和深层描述的方法,探讨宗教对于现代人的意义。研究重点是天主教徒在面对人生困境或问题时的不同反应。所谓人生困境或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 有可能解决的问题 (如:财务、学业或工作上的问题);(二) 不能够完全地解决或甚至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老化、末期病患、意外伤残、养育智障子女、至亲离世等)。

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看,宗教信仰者可通过教会组织获得在经济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援助,同时亦可藉着宗教仪式、圣事、祈祷等,获得灵性或精神上的支持。利用宗教资源来解决问题或满足人的需要,不单是理性选择理论的观点,也是人们一般对宗教的理解。然而,人生总会面对一些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或甚至遇上不幸,亦即前述第 (二) 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无论愿意与否,也要持续地忍受由这些问题带来的痛苦和苦楚。

在这里,本研究的重点便由宗教资源推进到有关宗教的深层意义的探索。我们将会探讨受苦与自我观的关系。一些相关问题:长期或持续性的受苦经验对人性会产生什么影响?苦难是否有可能导引出人的自我转化,而宗教在这个转化历程中会否发挥某种作用?这些问题让我们援引天主教的受苦观“救赎性的苦难”,来考察天主教徒的信仰与行为,并显示出两点研究意义:一,通过考察天主教徒如何把现世苦楚联系到在他世的未来命运,我们将会看到在超自然层面宗教对于人的意义;二,通过勾画天主教徒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反应,在天主教受苦观的观照下,我们将会看到一些人性的善德 (如:忍耐、谦逊、仁爱、自我牺牲等) 是如何有可能在人生的历练中发展出来。本研究的结果将会有助于教会关顾服务的发展。在社会工作、心理辅导、医疗照护等领域里,有志于探索和发展包含宗教元素的服务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也可从本研究所提供的深度个案分析中获得启发和参考。

 

项目编号:UGC/FDS11/H03/14
项目名称:香港中文教师的作文批改评价:初探研究
首席研究员:何万贯教授(明爱)

摘要
教师的批改表现如何得到改善素来是师资培训人员的关注所在。在排山倒海的工作压力下,前?语文教师还要兼顾沉重的批改工作,他们的批改质素更屡受批评。长远来说,学生才是受害者。

本研究尝试以族志学研究方法,探讨本港中学中文教师的作文批改风格。研究者计划进入本港两所中学,了解学校文化和社群(比如:校方的批改政策、校长和科主任对教师批改工作的态度和看法,以及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批改责任谁属的见解)如何影响中文教师的批改行为;透过现场观察中文教师在不同场合跟学生、同侪、上司的交互影响过程,以及进行多次的深入访谈,去了解他们如何在不同族群人物的期许和校内固有文化的冲击下,塑造出自身的批改原则和策略。此外,研究者更会运用“发声思考法”去研究中文教师的批改行为和习惯。通过发声思考去搜集研究数据,尽管费时,但有别于过去相关的“成果导向”研究,研究重点不再只着眼于分析教师写在学生作文稿上的表层批改;反观,研究人员会对教师在批改过程中的表现和决策作出深层次的分析和讨论。

是次研究结果不仅能够有助了解前线教师如何建构批改原则、如何选取批改策略,以及影响批改行为和评分判断的脉络因素。本研究更会为教师的批改质素,提出改善建议。

 

项目编号:UGC/FDS12/H02/14
项目名称:珠江三角洲之跨境交易与地下经济
首席研究员:孔宝华博士(明德)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三种跨境地下经济活动,分别是货物、资金及劳工的流向。自从2003年中国于港澳地区实施个人游政策,以及澳门在2004年开放赌权以来,每日跨境的人次及物流量均大幅上升。一方面,内地的食品安全问题间接助长了港澳两地口岸日益猖獗的水货活动;另一方面,澳门日渐壮大的赌场经济亦提供了一个内地资金外逃甚或是洗黑钱的便捷场所。此外,宽松的出入境政策使合法或非法的跨境劳工可以更容易进入香港和澳门谋生,其中包括了性工作者。很明显,一个跨境的地下经济已然形成,但外界对其具体运作却知之不详。本研究旨在详细描述这些地下经济活动,并剖析其中的组织及机构动态,从而揭示地下经济秩序的运作以及其与正式经济体之关系。

 

项目编号:UGC/FDS15/H10/14
项目名称:现代亚洲文学中的创伤,记忆和复原
首席研究员:JAYAWICKRAMA Sharanya博士(树仁)

摘要
本项目旨在研究亚洲文学作品中有关本地区冲突和灾难历史的叙述,以探讨文学、历史学、伦理学之间错综复杂与非同寻常的交集点。本研究所采纳的作品包括各种文学语言、叙述形式、各种声音和个体主观的表达方式,以探求在不同社会和历史背景中,人们遭受苦难期间与其后的文学及文化表达的多种策略。通过本研究,我们将能更加理解有关亚洲现代与当代文学,促进二十一世纪文学研究的全球化,并通过跨文化的视角参与创伤文学研究。

 

项目编号:UGC/FDS17/M07/14
项目名称:影像解剖技术于香港水域及长江搁浅江豚的应用研究
首席研究员:葛展荣博士(东华)

摘要
印度太平洋江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易危物种,仅有152条栖息于香港水域内。自1996年起,香港每年约有15-30宗江豚搁浅死亡个案。此外,长江江豚亦被定为极度濒危物种,全球野外数量只约有1,000条居于中国长江内。长江正受着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所影响,根据最新研究显示,野外的长江江豚数量正以每年13.7%的速度大幅下降,两种江豚的存活均面临重大考验。

研究人员可透过解剖报告和死亡数字来监测野生动物的健康状况。虽然传统解剖是业界的黄金标准,不过这种方法依然存有一些限制。首先,传统解剖属于侵入性程序,需要剖开鲸豚的尸体进行检验,过程中或会对身体组织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其次,解剖过程中的检验、尸体接触及组织切割或会令兽医人员感染疾病。这正正说明现时急需要检讨处理动物尸体的方法,从而补充传统解剖的不足。

影像解剖(Virtopsy)是一种断层造影技术,它是传统解剖的虚拟版本,可为验尸提供极具价值的初步或额外数据。在传统解剖前,研究人员透过电脑断层扫描(CT)及磁力共振造影技术(MRI),把尸体影像塑造成3-D立体模型以便检视,为之后的检验工作提供额外数据。此外,有研究指出影像解剖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出人类的死因,并可以找出传统解剖所忽略的地方。

可是,现时把影像解剖技术应用在动物上的研究十分有限,更甚少用于确认临床诊断。现今兽医业界亦缺乏有关非侵入性解剖技术的数据,也从来没有一套具说服力的证据说明影像解剖的成效,以及它如何可以补充传统解剖的不足,更遑论把影像解剖应用于搁浅鲸豚上。实际上,影像解剖比传统解剖更为准确和省时,而且属于非侵入性程序,亦可减低兽医或其他救援人员受动物感染的机会。

本研究项目之目的为应用影像解剖技术于搁浅的印度太平洋江豚和长江江豚上,并制定一套崭新和度身订造的CT和MRI造影技术指南及守则。本项目集结放射影像、传统验尸、动物护理、兽医、保护濒危物种和相关教育的专家,揉合创新的影像解剖技术和放射病理学研究,为两种搁浅江豚的传统解剖提供额外的数据。本研究之结果有助深入了解及分析搁浅江豚的死因,更可以协助制定有效的保育措施,以保护易危的香港本土印度太平洋江豚及极度濒危的长江江豚,为科学界带来莫大的裨益。

 

项目编号:UGC/FDS15/H12/14
项目名称:未获社会认同的风险:香港的光污染问题
首席研究员:林绮雯博士(树仁)

摘要
“风险”往往被看成客观的事实。然而,风险不可能是“无中生有”的;风险需要经历一个社会与文化上的过程,才得以获社会辨识和确认为“事实”,当中又必然涉及媒体、专家、政府参与散播消息和辨识风险。“风险”在成为“事实”之前,先要被呈现和再现。本计划是一个有关风险的研究,旨在透过香港这个特殊的个案,探讨为什么光污染问题 - 一个早已被科学界证实、认清的问题 - 到现在还未能在香港社会成形。

本研究主要讨论以下问题:光污染既然是已经科学证实的风险,为什么香港社会仍未能肯定光污染是一种风险?是什么因素阻碍了这风险在社会上成形?我们应该怎样令社会承认光污染是一种风险?本研究将以“话语研究”的方法,探讨香港的光污染问题,也就是社会上是怎样讨论光污染的?不同的持份者各有什么的意见和立场?他们的关注点是什么?不同的持份者、专家、媒体、非政府组织、政府各有什么作用?当中又展现了怎样的权力关系?其实,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光污染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光污染有正面的部分:光代表繁荣、进步、文明;在香港的脉络而言,光是一个景观,大量多彩多姿的霓虹灯构成维多利亚港的璀璨夜景,名闻遐迩。这带出了一个理论性的问题:光污染会否是一个对光影?迷的问题?而对光影着迷,正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息息相关。

本研究主要从(1)香港社会对光污染的讨论和(2)光的文化意义两方面,去探讨光污染未能被香港社会确认的过程和原因。本研究将能为光污染问题提供一个更全面、崭新的理解,令我们在未来能更有效地讨论和应对香港的光污染问题。

 

项目编号:UGC/FDS14/H06/14
项目名称:检视现行法律系课程以推动香港法庭使用广东话审讯
首席研究员:李剑雄博士(恒管)

摘要
1974年香港法庭开始使用中文审讯,但时至今日,不少法官及律师在中文法庭上发言时夹杂英文,一般市民或不容易听得懂。本研究会探讨本港各法律学院如何训练学生在庭上使用广东话,进而提出培训建议,以方便市民明白法庭用语及法律,达到本地发展双语法制的目的。

 

项目编号:UGC/FDS15/B06/14
项目名称:非线性协整及相关市场定义:杂货市场的研究
首席研究员:李树甘博士(树仁)

摘要
在过去三十年,香港超市及杂货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集中,这可能会出现市场操控力量,导致反竞争行为和高销售价格,降低消费者生活水平,特别是低收入的家庭。然而,基于“可竞争市场理论”,高度集中的市场占有率不一定衍生过度的操控市场力量。相反,它可带来大型连锁超市规模经济效益转移给社会的积极影响。

若行业有适当的竞争,消费者的得益应该超过付出的代价。为了评估在超市及杂货行业的竞争程度,竞争政策文献中常用的方法是先界定相关市场和其中所有竞争的替代品。过少的替代品反映出缺乏竞争和可能会引致次优的生产和分配效率。外国的促进竞争机构已经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检验来界定相关市场的有效性,并已使用其测试的结果,以支持政策和法院的判决。

然而,传统的协整检验方法并不考虑交易成本的存在。若交易成本大于价格差异下相近物品套利活动所得的潜在收益,套利和物品交易就不会发生。所以若不计算交易费用,即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内,相近物品的价格能密切同步升落,检验结果却可能不把他们视为竞争的替代品,错误地否决相关市场的有效性。

本研究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弱点,将采用非线性门槛协整的测试法,比不考虑交易成本的线性方法具有更大的统计能力。我们采取不同类型非线性的协整方法和调整过程,研究香港超市及杂货行业的价格动态,从而去测试相关市场的存在。此外,我们会尝试采用相同的方法,应用于其他经济体系内的超市及杂货行业。

 

项目编号:UGC/FDS13/H10/14
项目名称:《昭明文选》分三体七十六类之研究
首席研究员:李立信教授(珠海)

摘要
《昭明文选》是以往科举时代读书人必读的书。所以,对这本书,读书人是不敢批评的。
从宋朝开始,一般读书人都认定《昭明文选》所收的作品,总共可分为三十七种文体(也有38、39类的说法,甚至还有人认为是37类) ,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异议。但是这种说法,明显的和《昭明文选.序》所提到的“诗、附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为次”是不一致的。因为,序中明白的将所收的作品分为“体”和“类”两个层次,但以往的说法,只提到“体”,没有一个字提到“类”。

本人认为,《昭明文选》其实是分为“三体七十六类”,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本人曾先后发表了四篇论文。大约有五、六万字左右;但其中还有一部分论点,有待补强;也有一部份数据,不够完整。本计划希望将这些不足之处,一一克服,一一补充,将原本五、六万字,扩充为十到十二万字左右,并印行出版。

本计划完成后,不仅可纠正自宋朝以来的旧说;而且可还原《昭明文选》的本来面目;更可令后人对《昭明文选》具有正确的认识,是十分具有学术价值的。

 

项目编号:UGC/FDS15/H16/14
项目名称:香港报人口述历史
首席研究员:梁天伟教授(树仁)

摘要
香港的报业发展蓬勃。可惜,有关香港报业史的研究,鲜有人问津。有见及此,我们计划访问退役报人,望能分别从他们口中,得悉香港报业发展史。

访问对象包括:《华商报》杨奇,《星岛日报》胡仙,《华侨日报》岑才生,《工商日晚报》何鸿毅,《大公报》杨祖坤,《文?报》曾敏之、周奕、张云枫、张晴云,《天天日报》韦基舜、《香港商报》张初、《晶报》莫光,和曾任职《新生晚报》、《快报》、《星岛晚报》的潘一工,任职《成报》、《苹果日报》的郑明仁,《星夜报》、《新报》的冯兆荣,任职《明报》、《华人夜报》、《新夜报》、创办《今夜报》的王世瑜,和创办《天皇夜报》、《天皇马经》、《纵横日报》的许培樱等,未克尽录。这些对象,年逾六旬至八十余岁,俱是当年报界叱吒风云的人物,是香港报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人。

 

项目编号:UGC/FDS14/B12/14
项目名称:文化混搭的心里接受机制:文化礼貌的影响效用
首席研究员:黎冬梅博士(恒管)

摘要
全球化导致了大量的国际品牌进入本土市场。为建立有效的市场沟通机制和适应当地的文化,许多国际品牌在本土市场的营销实践中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与此同时,国际品牌往往被视为某种外国文化的象征(Torelli, Keh, & Chiu, 2010)。因此,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观念、价值观、符号不可避免地同时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这种现象被定义为文化混搭(Li, Kreuzbauer, & Chiu, in press)。星巴克的咖啡月饼,麦当劳开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附近,星巴克在香港的冰室风格咖啡店,都是文化混搭的例子。

本土消费者可能对使用了文化混搭的外国品牌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反应 (Chiu & Cheng, 2007)。消费者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往往是学习动机驱动所致,例如他们把外国文化元素看做是创造力的资源,并且认为这些外国文化元素可以丰富当地的文化。与此相反,持消极反应的消费者往往是出于担忧外国文化会破坏当地文化的完整性和纯度(Cheng, 2010; Chiu & Cheng, 2007)。

文化混搭在营销实践中的普遍使用和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的不一致反应引发一个重要的问题:国际品牌管理者如何令当地消费者接受文化混搭?以往的研究重点在文化混搭的后果机制,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消费者接受文化混搭的前因机制。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找出预测消费者接受文化混搭的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基于文献中的象征性排斥理论(Chiu, Wan, Cheng, Kim, & Yang, 2010; Yang, 2011),以及本人的文化礼貌理论(Li, 2013),我们假设,如果在营销传播中表达了对本土文化的礼貌和尊重(例如,赞赏本土的文化习俗或宣扬本土文化的积极层面),则当地消费者就不会觉得外国品牌对本土文化带来威胁,因此,消费者比较容易接受外国品牌与本土文化的混搭。此外,我们预测文化礼貌策略带来的这种积极效应在以下情况会更加显著:(一)当外国品牌被认为是一个高竞争力的品牌(如:该品牌有强劲的财务绩效或来自一个强大的国家);(二)本土消费者不认同自己的世界性身份,即他们不认为自己是世界公民,以及(三)文化混搭的元素涉及神圣的领域(例如,基督教和儒家的混搭)。

我们将使用实验设计检验以上假设,项目为期两年。该项目将采用一种创新的实验范式来研究新的理论观点,以加深我们对文化混搭在国际营销领域应用的知识。同时,本项研究是对本项目负责人的博士论文关于文化礼貌理论的进一步延伸(见Li,2013)。

本项研究也将对国际商业经营者带来重要的管理实践意义。本项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西方和亚洲企业更好地在全球市场上管理营销传播,并有效管理本土消费者对外来品牌的反应。最后,我们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香港在全球化和消费者行为领域中的学术研究地位。

除此之外,本项目将为一些本科生提供参与研究的机会,帮助他们接触科学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跨文化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设计,对培养香港学生的国际商务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编号:UGC/FDS16/H10/14
项目名称:评鉴移动学习于护理学科中的成效
首席研究员:李锦昌博士(公大)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鉴移动学习于护理学科中的成效。研究以 FRAME 模型 (Koole, 2006, 2009) 作为理论基础。此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将移动学习解构为移动技术、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交层面学习三者的互动过程。本研究尝试针对此模型于实际应用的两个问题,以改善此模型。首先,此模型尚未明确界定学习过程和学习者投入移动学习的动机之间的关系,以解释实际问题,例如,一个普遍现象是学习者即使对使用移动设备抱持正面的态度,但并不保证他们在现实环境中会使用移动设备。其次,学习过程和提升学习绩效之间的关系仍未厘清。例如,应如何推行移动学习以改善学科成效的相关研究尚未开展。这些问题令移动学习模式于设计、推行和评鉴方面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导致其于应用上出现困难。

本评鉴将着重于香港公开大学护理学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它将充分利用香港公开大学过往十年于护理课程推行移动学习所累积的丰富经验和数据以进行评鉴。这将与过往仅属实验性质、并未涉及移动学习应用于实际学科的研究有别。其学科的众多学生人数 (每学科约200名学生) 将有助进行建立模型所需的复杂统计运算。

本评鉴将包含多个范畴,注重学习、教学和教学设计各方面。首先,研究人员将访问护理学科的学生、教师和教学设计者,收集他们的意见和经验。然后,调查问卷将以访问结果为基础而设计,并以学生样本进行统计验证。此问卷将应用于理论学科和实习学科的学生。有关的访问、问卷调查以及学生的移动设备登录记录将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研究结果,揭示移动学习不同方面成效的关系。本评鉴的计划实验期将配合相关课科由传统学习模式转变为移动学习模式的安排,通过两种模式的比较得出移动学习的效果。

这项研究将有助于填补了解影响移动学习在护理学科成效的相关因素的知识落差,并提供有效的工具在此背景下进行评鉴和应用。它还将建立更全面的理论基础以有效地推行移动学习。研究成果将为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就护理学科的设计和推行高质量的移动学习提供完善的理论根基。移动学习成效的评鉴工具可在学生参与移动学习出现潜在问题时,向教师作出提示,并协助辨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项目编号:UGC/FDS13/H11/14
项目名称:在港菲籍家务助理之语言运用及其对香港言语社区之影响
首席研究员:李雪心小姐(珠海)

摘要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2011年进行之人口普查显示,全香港总人口约为713万,其中约28万为外籍家务助理,来自菲律宾的占48%;印尼占49.4%;泰国占1.3%。全香港共有约238万个家庭住户,故此平均每八个家庭住户便有一户聘请外籍家务助理。来自印尼的家务助理在来港前多已接受广东话训练,故能运用基本广东话,而来自菲律宾的家务助理则主要以英语与雇主沟通。这些来自菲律宾的家务助理与雇主同住,与其家庭有紧密接触。历来探讨菲籍家务助理对社会及经济影响的研究寥寥可数,而探讨他们对本港语言影响的更是少之又少。

有见及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菲籍家务助理之语言运用及其对香港言语社区之影响。 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生主导之问卷调查,目的为搜集菲籍家务助理在雇主住处之语言运用、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运用之认知。此阶段为揭示菲籍家务助理在儿童学习英语时所发挥之影响。第二阶段为深入专访,对象家庭成员组合须包括父母、一名儿童及一名菲籍家务助理,目的为探讨菲籍家务助理在儿童学习英语过程中所担当之角色。最后阶段为微观语言学研究,从音韵学、词汇和语法三个角度,比较菲籍家务助理及其照顾之儿童之语音录音,目的为探讨菲籍家务助理之英语有否在结构上影响其照顾之儿童之英语。此研究之预期成果有五: (一) 分析菲籍家务助理之语言运用、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运用之认知; (二) 鼓励学生参与研究过程的初步阶段,从而提高他们对菲籍家务助理作为香港一个重要语言群组的认识; (三) 从家长、菲籍家务助理及儿童三个角度评估菲籍家务助理在儿童英语学习过程中所担当之角色; (四)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菲籍家务助理及其照顾之儿童之英语;(五) 填补目前对本港菲籍家务助理及其语言角色研究之不足。

 

项目编号:UGC/FDS15/H21/14
项目名称:表情从不简单:表情认知的相对性与表情相片库的新发展
首席研究员:卢立仁博士(树仁)

摘要
由电脑合成一张带有情感的表情相片到另一种情感的相片(i.e., morphing)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帮助我们研究对情感的分类概念。现存之电脑合成序列有一定的规律。而此规律的准则却极少被讨论及研究。本次研究其一重点便是探讨不同的合成序列会否改变该分类概念。再者,研究人员假设由部分序列衍生之表情会较易被归类及分辨,其中原因理应与我们进化求生过程有关。

是次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会制作一个表情数据库,内里包含各种电脑合成序列之情感表情。研究人员在第二阶段将就着数据库的相片去研究人们对表情分类的概念。最后,研究人员将根据第二阶段所得之数据分析各类表情的被归类特性,从而得知情感认知之根本原则与生活的关联性。

 

项目编号:UGC/FDS14/H08/14
项目名称:探索香港自资高等教育环境中英语教师的评估实践及学生对此的看法
首席研究员:马晶静博士(恒管)

摘要
由于评估对于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有必要了解教师的评估实践以及学生对此的看法,以便决定如何最好地使用评估手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但是在香港自资高等教育环境中,我们对以下问题所知甚少:即以英语为外语教师现有的评估实践,他们对于新型评估方式(如促进学习的评估)的探索以及学生对现有或新型的评估方式的看法。本研究为期两年,其目的在于在成果导向学习的框架内使用学习导向评估的视角深入了解以上提到的问题。在本研究前,申请者已在其自身英语课堂内开展学习导向评估的研究,并受到香港自资高等教育联盟的资助(项目编号:SRGS-13-03)。本研究正是受到了该项目的启发而产生。本研究将使用个案研究方法,从多个渠道收集数据,如学生与教师访谈、课堂观察、文本分析等。研究发现将会丰富在自资高等教育环境中通过评估手段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知识,并产生教学启示。

 

项目编号:UGC/FDS14/H09/14
项目名称:回流港人的早期父职经验:夫妻关系、亲子和工作
首席研究员:颜乐燊博士(恒管)

摘要
现时香港的移民当中,回流港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和1997年回归前,一些高技术及专业的中产阶级离港移民西方国家,而回归后又回流返港工作和生活有关。然而,因为这群人拥有较优越的社会地位和跨国界的流动性,并与港人同属一个族群,故他们的人生经历、家庭动态、教养方法和问题等等,都未受到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注意。例如现时有关的移民和家庭的研究论文中,有关回流港/华人的性别关系和育儿的讨论明显缺乏;对第二代回流港人的父职经验,更是匮乏。然而,移民经验会形塑并改变个人、人际和家庭等层面的价值观、个性和实践,所以回流港人的跨文化经验将无可避免地影响着他们回流港人在原生地的父职实践。这项研究的意义是藉着探索一群回流的专业中产阶级人士如何协调家庭和工作、夫妻关系和亲子行为,具体地呈现一群“隐形”但实际上为数不少的移民在父职方面的生活经验。研究会运用质性的方法,深入了解生活习惯转变的回流港人,其跨文化经验如何影响他们初为人父的父职实践。本研究将对十五个家庭进行参与性观察,并与当中的父亲、配偶及其他负责照顾孩子的家庭成员(如家庭佣工或祖父母等)进行若四十五个的深度访谈。这种研究方法除了完整地捕捉复杂的家庭动态外,也因为检视的对象涉及男性对家庭关系的转变,这有别于只聚焦于女性的传统方法,亦将为香港家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项目编号:UGC/FDS11/E03/14
项目名称:可应用于3D内容创建及协同操作之万维网技术
首席研究员:彭卫民博士(明爱)

摘要
三维可视化和三维打印的技术已经出现了数十年。采用三维技术于各类企业和行业,包括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医疗保健,教育和制造业的好处很多而且亦显而易见。不过,三维模型与内容在现时的网络上仍然不是很普及。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一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去构建高质素的三维模型与内容。此外,一般三维可视化和操纵平台开发成本高昂,也影响到开发三维应用网站的普及性。所有这些因素都对一般互联网使用者能自己动手(DIY)创建三维内容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会针对性地解决于万维网环境下创建,修改与定制三维模型之困难及其高成本问题。此项目将解决三个具挑战性的问题领域;包括使用低成本的深度相机作实物之三维数据采集,高速和高品质的三维模型去噪,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的三维模型与内容之制作及多人同时合作。

我们对三维数据扫描的初步想法是使用一般消费级的深度相机作基础,因为这类设备的价格在最近数年已经变得相当实惠。我们会针对深度相机所得到的三维点数据进行后处理工序,以结合于不同角度下所取得的点数据,而最终得出完整的三维表面模型。然而,这样重建成的三维表面模型一般都有严重瑕疵和凹凸不平。所以,我们的项目将创造新的算法进行快速三维表面模型网格去噪,从而保持高品质及能即时使用于万维网环境下的三维应用。最后,为满足初阶用户对三维内容进行修改和自定的需求,我们会于万维网环境开发有效而容易操作的三维模型修改工具。我们打算把一些进阶的修改功能进行改善,如切割,合并和变形等; 将它们的用户界面设计和操作变得更直观,并提供于分布式环境下与其他用户协作的功能。我们亦会提出一些针对可视化和三维打印的操作于此项目中。

为了方便对我们的项目进行评估,在项目结束时我们打算将相关的技术与方法以模块化的软件开发包形式实现出来。此外,我们准备开发一个万维网三维应用以展示我们的解决方案之实用价值和潜力。其中一个考虑开发之应用为三维打印内容的综合网上平台,平台会提供搜索,共享和自定修改之功能。通过解决上述问题及挑战,我们相信此项目所产生之实际成果(包括出版物,算法和软件包)皆能帮助不同企业以最小成本开发出自己的万维网三维应用。除此以外,此研究项目将提供宝贵的机会给本校老师及学生学习和参与最新的三维绘图技术和所相关之开发技能,这些知识与本校及本部门所提供的课程都有密切的关系。

 

项目编号:UGC/FDS14/H11/14
项目名称:从编辑室到课室-弥合香港财经新闻实践与教育差距之研究
首席研究员:宋昭勋博士(恒管)

摘要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众多知名的财经新闻媒体。香港的专上教育院系近年来也陆续开办了财经新闻专业,因应行业发展之需。

媒体需要什么样的记者?学校应该教授什么技能?对此,业界和学界常常存在分歧。研究香港财经新闻实践与教育之间的差距对于改进专上财经新闻教育无疑大有裨益。然而,香港此领域的研究还十分匮乏。

本研究旨在深入、系统地研究香港财经新闻实践和教育之差距,通过深度访谈、课程评估小组等研究方法,了解业界如何看待新入职财经行业的毕业生之准备程度、财经新闻课程中有哪些知识和技能被忽略或重视不够、当今财经新闻记者应具备何种知识结构与技能等;透过业界和学界的焦点小组交流,探讨有效弥合财经新闻实践与教育之差距的方法与途径,其研究成果将惠及财经新闻课程之设计、教学方法之改进等诸多方面,同时也将进一步深化业界和学界的交流与互动,共同促进香港财经新闻事业的发展。

 

项目编号:UGC/FDS16/P02/14
项目名称:利用质谱学研发中医药快速测试方法
首席研究员:史东甫博士(公大)

摘要
全球草药包括中草药在内的使用与日俱增。在香港,中药不仅被市民广泛地使用,而中药业也担当国际贸易的重要角色。根据政府统计处二零一一年的数字,香港中药材的进口及转口货值分别为23.5 亿元和9.5 亿元。

伪冒或掺杂中药材已成为中药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一个大问题,例如有报导指误将有毒的洋金花来代替大量用于配制中国著名保健饮料五花茶的凌霄花,以及在市价高昂的诱因下,有不法分子在冬虫夏草中掺杂具有类似形态的假冒品种等。

自2002年开始,卫生署已先后出版六册“香港中药材标准”(下称“港标”),共载有200种中药材的参考标准。“港标”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色谱技术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但是“港标”并未涵盖凌霄花及冬虫夏草等两种中药材。此外,“港标”所提及的技术如显微鉴别等需要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材,而定性和定量分析需使用合适的化学标记物来进行。由于通常需要大量的样本以及漫长的测试时间,其成本效益及实用性未必能令药材零售商和贸易商使用“港标”中的化学测试方法用于其质量控制流程或常规来货检验程序之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小组建议发展新的测试方法,以提供快速、具成本效益和易于使用的方法来鉴别两类中药材的真伪,当中包括:1)凌霄花和洋金花;及2)冬虫夏草及其假冒品种。前期工作将透过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并辅以蛋白质分离技术以找出两类中药材的生物标记物。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是筛选和鉴定中药材的新兴技术,相对于“港标”提及的色谱方法,其所需样品制备程序较少、而运作成本较低及更快分析时间。 另外,与传统的显微鉴别技术有所不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不需要具备广博的中药材结构形态知识及样品制备技能。期望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用以进一步发展“港标”。

这个研究项目的成果还可以为原处测试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见解,如利用分子晶片或转机因细胞系等技术以提供更快的定性分析。

 

项目编号:UGC/FDS14/P01/14
项目名称:敏感性问题中的新项目计数技术:理论与方法
首席研究员:邓文礼教授(恒管)

摘要
调查研究中存在的传统问题是如何得到关于具有敏感性特征问题的真实答案(如,商业调查中的偷税漏税调查、舆论调查中的家庭暴力调查)。若直接询问具有敏感性特征的问题,无应答现象(由被调查者拒绝回答导致)和应答误差(被调查者提供虚假答案导致)经常发生。这两种主要的非抽样误差显著地影响着抽样估计并进一步影响统计推断。特别地,无应答倾向使得样本量太小从而减弱估计的功效;应答误差则致使参数估计与真实值有偏差。因此,发展"降低风险的"调查方法,从而最大化被调查者合作倾向,最小化被调查者感受到泄露隐私的风险,保证调查中的匿名性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本专案中,我们将发展不同的项目计数方法以达到上述目标。

 

项目编号:UGC/FDS17/B02/14
项目名称:中国大陆和香港司法会计教育
首席研究员:王新华博士(东华)

摘要
自21世纪初的美国会计监管改革以来,司法会计在美国已成为一个主要的专业实践领域。近几年随着美国就业市场对司法会计需求增长, 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提供司法会计教育。目前,422所美国大学和学院提供司法会计课程和97所美国大学和学院提供司法会计专业证书或学位教育。在香港和中国大陆,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大量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各种司法会计服务。随着近年来司法会计服务兴起,香港会计师工会启动了司法会计专业小组。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正在积极招募司法会计师。2012年香港会计师工会会刊A-PLUS称司法会计已逐渐"成为一个主要的业务领域"。近年来,中国在香港或海外上市企业会计舞弊造假成上升趋势。然而,与美国相比,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司法会计教育相对落后。15所香港大学和学院中只有两所提供司法会计课程。几百所中国大陆大学和学院中大约20所提供司法会计课程或专业教育。由此可见,香港和中国大陆大学的司法会计教育发展落后,而且和就业市场对司法会计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

本研究首先探讨影响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司法会计教育发展的历史,环境和制度因素。该研究进一步调查司法会计专业人士对司法会计教育的期望和当前香港和中国大陆大学司法会计教育的差异。

根据司法会计教育国际文献,法律环境因素发挥重要作用。观察发现中国大陆司法会计教育欠发达与其公司股权结构、"关系"文化、司法制度,以及缺乏司法会计准则有关。初步与司法会计专业人士的讨论表明,中国大陆司法会计教育应更注重专家报告、司法审计、计算经济损失,同时香港司法会计教育应更专注于电子数据欺诈调查,专家证人及反洗黑钱。这项研究将有助于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司法会计教育发展。

 

项目编号:UGC/FDS11/E06/14
项目名称:电子学习系统中之情景感知的学习者描述:班级化,组别化与个性化
首席研究员:王富利教授(明爱)

摘要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Web 2.0社区,社交媒体,移动和感知器技术在近年显著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多形态的学习资源显著增长,譬如在线课程平台,课程视频和学习数据(例如网页,动画和文档)。同时,通过移动技术接入的人数呈指数级增长。这些发展不仅提供给人们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知识,并且与其他人甚至是课程的讲师和助教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些对于在线学习涌现的技术在一方面带来了更多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人的交流。但在另一方面,当面对如此大量的学习数据时,它们使得学习者很难高效且有效的找到他们需要的学习资源。为了?明学习者能够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合适的虚拟课堂,管理和组织关于学习者及各种学习资源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主流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用户和资源的描述档,例如类别袋(BoC)或类别树(基于树的)促成个性化学习服务。然而,类别在描述档中的静态本质导致了两个在电子学习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已有的数据不足以构建强大的学习者描述档,因为仅有那些被学习者使用过的类别才会在描述学习者的过程中被考虑在内。再者,在不同的情景之中,不是所有在学习者描述档之中的类别都是有用或必须被考虑在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仅理解学习者行为且他们所感兴趣的资源和当前场景之间的隐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近期的社交网路的研究发现,使用者行为被他/她的分享相近的行为模式和共同意见的近邻所影响。因此,我们计划提出一个混合描述方法来聚集多方面的隐藏关系,譬如先决条件关系,内容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通过来源于学习者的近邻或一些潜在感兴趣的学习资源的有价值的信息来丰富学习者描述档。此外,在这个项目之中,我们也计划设计一个显式的情景模型来完全开发学习者描述档的价值,使得学习者描述档的静态问题能被解决同时情景感知的学习服务和应用能够被支持。具体地,我们将会把情景分为不同的三层,分别是个人层,组别层及班级层。每一层的情景可能对于学习者描述档有不同的影响。为了展示正确性及评估所提出框架的效力,我们计划将混合学习者描述档和情景模型运用在一系列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即个性化,组别化和班级化)对于电子学习系统中的应用,包括个性化课件推荐,小组成员发掘和课堂内容修剪(或扩展)。

 

项目编号:UGC/FDS14/B20/14
项目名称:供应链脱碳-行业最佳实践与研发碳足迹工具组
首席研究员:黄彦璋博士(恒管)

摘要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进程,每一个工业也关注到脱碳的重要性。于二零一三年七月,世界经济论坛在物流和供应链的未来发展中特别强调减少物流和运输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国际能源机构指出,交通运输业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在二零一一年全球碳排放量中占二十的百分率,是第二大碳排的类别。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亦指出,减低污染是他五年任期内的首要务之一,并会在二零一三年第四季立法会中提交新的碳排放政策。香港联交所于二零一三年第四季度亦协助推广香港上市公司设立碳足迹数据库专属网页及提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碳信息披露项目和碳排放报告,并考虑提高公司的义务水平以符合国际标准。然而,大多数公司都还没有完全符合标准。碳排放测量并没有在大部分的物流,货运及运输公司实施。企业人员没有相关经验或知识来衡量、审核和报告他们企业的碳排放活动。所以此项目有必要进一步发展一种新的碳足迹的工具组 ,集成了碳计算、碳审计和碳排放报告。该工具组包括开发模拟、监控及减低在物流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该工具组可支持在物流和运输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亦令学生增加对脱碳的认识,在日后他们投身社会工作中时,也考虑到推行脱碳的重要性。本项目将会举行研讨会及研习班,涉及本地及海外专家分享对供应链脱碳的知识和经验。本项目亦会将开发的工具组、推行的案例研究、信息的研讨会和工作坊总结成一本教育参考指南,发放给业界与学界。此项目将通过为企业提供开发脱碳工具组,在短期内达至保护环境的需求及配合政府对企业减碳的政策。从长远来看,学生将能够了解供应链的低碳作业,通过研讨会、研习班和工具组的开发,进一步探索、挖掘、发展和更新碳足迹的知识。

 

项目编号:UGC/FDS16/E05/14
项目名称:实现基于认知无线网络的自适应安全云连接
首席研究员:王建阳博士(公大)

摘要
随着无线网路和设备的飞速发展,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从而导致无线频谱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认知无线电设备可以感知和利用频谱空洞或可用频谱信道(例如,那些当前没有被它们的授权用户使用的信道)来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认知无线电设备的动态频谱接入能力,认知无线网路能有效地改善频谱匮乏问题。由于认知无线电设备的存储能力和处理能力有限,要完成一些复杂的功能就需要借助于云端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因此现在愈来愈多的国际公司已经开始在香港建立它们的云端中心。

要如何为认知无线网路的用户提供云端连结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但是现在的云端连结算法既不能适应环境变化而且易受到恶意攻击,因此云端连结效率不但低而且不安全。本项目旨在通过提供可适应环境变化和检测恶意节点的云端连结算法来提高云端连结性能。

本项目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通过确定所需云端网关的最小数量和最优部署策略,提出在保证云端连结服务质素的前提下最小化云端网关安置费用的解决方案;第二, 设计一个默认云端网关的选择算法,从而提高云端连结的效率;第三,设计一个能够自动应对网路拓扑变化等各种网路状况的路由算法,同时该算法还能够自动应对网路流量的动态变化,以及网关容量有限等条件;最后,设计一个算法能够识别破坏云连结的恶意节点,并能够在未来的路由路径选择中避开这些节点。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在设计对应方案和算法的时候,最优化模型、协作反馈模型、强化学习模型和置信传播模型都会被采用。这些模型的采用可以为认知无线网路提供高效而安全的云端连结。

项目提出的解决方案应用在实际的认知无线网路中,不仅能都使网路运营商受益,而且也能使云服务供应商和终端客户受益。其中原因是当网路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优化之后,客户的云服务应用体验也得到了改善。

 

项目编号:UGC/FDS14/H12/14
项目名称:从哲学的观点看∶情绪与心情的交互影响
首席研究员:黄沐恩博士(恒管)

摘要
试想像,你带着忧郁的心情去看经典电影《铁达尼号》。你一直认为它只是一个幼稚和脱离现实的爱情故事,但这次你却哭成泪人,双手颤抖得喘不过气来,你忧郁的心情驱使你这次对《铁达尼号》有截然不同的情感。现在,再想像你在结冰的公路上驰骋,突然车子略为打滑。你突然很害怕不能安全抵家,你非常仔细地留意路面情况,不论是公路上的其他汽车或动物遗体,甚至挡风玻璃上的小裂缝,你都不愿轻视。你对发生意外的恐惧令你产生高度焦虑的心情。以上的生活例子说明了情绪与心情往往相互影响,但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影响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这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根据近年来在哲学、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科研,厘清及重塑情绪和心情的相互关系。我将论证,情绪和心情是两项生存不可或缺的适应机制。情绪是人因外在的刺激而引起生理及认知改变的适应机制。以其中两项情绪为例,因害怕所产生的愣住或心跳加速是为了逃避威胁;因愤怒而睁大眼睛或毛管扩张是为了准备与敌人对抗。 另一方面,心情是一项根据我们的身体状况而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的适应机制。譬如说,当我们的身体状态欠佳(如刚完成心脏移植手术),我们会产生负面心情(如郁闷)。这心情会使我们的注意力只集中于某几项事物,并且倾向勾起负面的记忆。同时,我们把不同的想法连结和不同的外界刺激分类的速度也会变慢。以上的反应均能令我们避免参与一些因身体状况欠佳而不能应付的活动。

我建议制定以下情绪和心情的概念,使我们能够解释的情感和情绪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情绪的产出 - 生理和行为反应 - 受制于因一项心情而对我们身体产生的影响;而心情的产出 - 认知的偏差 - 则解释情绪如何影响我们对外在环境的判断。这个情绪和心情的循环解释了某些情绪特别容易诱发某些心情,反之亦然。

 

项目编号:UGC/FDS14/H13/14
项目名称:透过香港强积金和英国个人储蓄帐户分析投资者的系统性偏见
首席研究员:黄绍权博士(恒管)

摘要
“认知启发”是指人们在做决定的,一种思考捷径,它能帮助人在面对复杂的处境时很轻易就能作定,但是它却容易导致系统性偏见的出现。过去十年,系统性的认知偏见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决定日渐受到关注,有关的学术研究亦越来越多,心理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对认知启发的负面影响亦有很热烈的讨论。与此同时,全球很多国家亦正面对人口老化的问题,退休保障计划被视为保障退休人士在退休后维持优质生活的重要关键。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香港的强制性退休保障计划下,人们的决定其实是否受一些佷普通的想法影响?在英国的自愿性退休保障计划下,人们的决定又是否受一些很普通的想法影响?本?究的目的是找出系统性偏见在香港和英国两项不同的退休保障计划带来的影响,?究以五项模拟的退休供款实验作测试,探讨人们在进行投资决定时,会否受系统性偏见的影响,研究结果和报告会供投资者及政府参考。

 

项目编号:UGC/FDS11/E08/14 (退出)
项目名称:供电脑科学教育使用的自动程式评核框架连可自定及自动化之测试预言
首席研究员:黄德霖博士(明爱)

 

项目编号:UGC/FDS14/E05/14
项目名称:脱敏数据过滤以优化加密云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处理
首席研究员:王伟杰博士(恒管)

摘要
云端数据库服务是一个新兴数据管理概念。其中,数据库由第三者云服务供应商管理。使用云端数据库有许多优点,但用家必须注意数据安全问题。敏感秘密数据不应该给云服务供应商直接接触,用家在存放数据到云端前要先加密数据。有多项研究已经开发出不同的加密云数据库系统[4,21,5]。由于处理是在加密数据上进行,这令处理时间和成本上升。 存在在查询处理的开销。这样的开销较大,在大多数情况下。例如,在[4]中,系统需要先(由安全加密协处理器)解密数据再运算,处理时间和成本因此大幅上升,而这个情况令到不少商业机构对云端数据库服务望而却步。选择性查询(selection query)是在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常见的查询类型。此外,许多其他类型的查询也要先执行一个选择性查询,例如聚合函数(SUM / COUNT)。这个项目的目的是通过优化选择查询的处理速度,令密云加密数据库系统的总体性能显著地提高。我们使用的方法是让用家除了加密数据外也提供已脱敏的数据给云服务供应商。这些脱敏数据不会让云服务供应商取得原始数据,但可以让云服务供应商在执行查询前先过滤数据以减少执行查询时所要的数据量。过滤的程序比加密和解密简单得多,所以,而过滤后,要解密的数据大幅减少,所以整体处理时间可以减少。我们的脱敏方法有两个步骤:domain transformation 和generalization。前者是要隐藏用家的查询参数。比如用家的查询是"A<5",在domain transformation后这个查询变为"X<20",因此云服务供应商不知道原始查询参数。Generalization 把数据变为不确定数据,令云服务供应商不可能把数据复原。例如,数值5可变为1-10。这确保了数据的安全。

 

项目编号:UGC/FDS16/B07/14
项目名称:辨释中国人之情绪表现:中国文化与情绪劳动及顾客服务评估之关联性研究
首席研究员:胡家成博士(公大)

摘要
香港向以服务业为主要经济体系,其劳动人口近90%从事服务性行业,而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会直接影响顾客对组织的期望、满意度和忠诚度。研究发现,成功服务的一个主要关键,在于员工在与顾客交流的过程当中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现今的组织,大都会透过公司条例或规范准则,要求员工在传递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或不应该表达哪些情绪,当中一般包括两项重要原则:(一) 向顾客展示正面情绪,及 (二) 抑制负面情绪。服务人员须自发性地向顾客展现正面情绪,包括微笑、打招呼及保持眼神接触,亦须于服务完结前说出感谢语;即使顾客表达不满,服务员也不应在顾客面前展示负面情绪。就这两项服务准则,服务员一般会作出什么反应?他们可透过伪装,向顾客表达出被期待而非真实的情绪,即所谓“表层演出”;亦可透过改变内在情感以取悦顾客,此为之“深层演出”。

西方研究显示,“表层演出”往往会对顾客及服务人员双方皆不利,过于频繁之“表层演出”容易使服务员工感到厌烦,顾客亦可能因服务员的情感表达与工作的表达不一致而感到服务缺乏真实性。相反,员工如透过“深层演出”向顾客传递正面的情绪,则较能导致服务员及顾客双方感到满意。然而,西方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中国文化呢?当中有两方面须特别关注:(一) 服务员工的情绪表达是否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 若服务员工的情绪表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那么他们在表达情绪时有哪些独特之处?是次研究将会围绕综上所述的两个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并具体探讨中国文化(包括关系和谐、缘、尊重等级层次和羞耻)对服务人员的情绪表达(即正面情绪表达及负面情绪的抑制)、服务人员的演绎对策(即“表层演出”及“深层演出”),以及这种种因素对顾客服务评价的影响。本研究将对相关的学术文献有所突破与贡献,并予前线的管理员及服务员提供实质的建议,使他们不仅将中华文化传统美德铭记于心,亦能把这种文化适当应用于服务顾客当中,做到"用微笑、用心对待每一位客人"。

 

项目编号:UGC/FDS16/H15/14
项目名称:网上导修课的会话修补实践及其与汉语作为二语学习的关系
首席研究员:杨若薇博士(公大)

摘要
本研究将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对香港公开大学基础汉语课程的网上导修课的课堂会话互动实施分析,从而探讨会话修补机制在网上导修课上的实践及其与二语学习的关系。

本研究将考察在以汉语为二语学习的导修课上发生的会话结构修补和语法纠正现象,以及该两种会话修补行为与汉语学习的关系,藉此为"会话分析与二语习得"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增添实践及理论依据。

愈来愈多的研究者运用会话分析来研究二语习得,从而形成被称为"会话分析与二语习得"的研究领域。虽然有关研究颇为重视分析会话中的修补机制,但是,迄今为止,从二语学习互动中的修补机制体现的二分行为 - 互动修补(保持会话持续)和语法修正(帮助语言学习)的角度作出的相关研究尚未出现。由于这种二分行为的实际存在,其在二语学习互动中的不同角色及其与二语学习的关系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本研究将采用双向,而不只是单向角度,分析汉语作为二语学习的导修课会话,从而填补"会话分析与二语习得"在这一课题方面的研究空白。

由电脑即时自动录制并保存的、包括四位导师(男女各两位)以及十七位成年学习者(八位女性、九位男性)参加的约60小时的网上导修课录像,将是本研究分析的基本数据数据库。该60小时的录像包括约50节的导修课,每节有二至五位参与者。相关的导修课录像将被全部转写为文本。研究者将遵循会话分析的原则与方法对录像及文本作出个案分析与深入的质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为"会话分析与二语习得"的研究增进增理解与应用,尤其是对会话修补如何为二语习得提供相关信息,以及会话分析这一研究方法如何运用于分析二语学习中的会话互动提供新的认识。

本研究还可以为已有的相关研究提供全新的汉语作为二语学习的分析数据,而这些数据则是以往有关"会话分析与二语习得"研究中较少获得搜集及受到重视的。

 

项目编号:UGC/FDS13/H21/14
项目名称:二十世纪上叶粤籍华人在越南之会馆及斋堂之研究
首席研究员:游子安博士(珠海)

摘要
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深受明清时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叶,会馆与斋堂两类团体,可提供飘泊异地者心灵依托之所。会馆是多功能场所,包括文化传承、宗教场所、慈善教化及成为当地历史古迹。斋堂是没婚嫁女士(大多是女佣)的寄居之所,他们付出一笔费用,在堂内以求茹素和生养死葬。本研究尝试以神明为切入角度,其中会馆多主祀关帝、天后,斋堂则普遍供奉观音,对越南会馆与斋堂展开系统的研究。先疏理会馆、斋堂承传自广东、香港的轨迹,再分析其对华人在异乡凝聚一起的重要性,进而探索海外华人地区的社会史。

 

项目编号:UGC/FDS14/P03/14
项目名称:广义多目标规划及其在投资组合选择问题中的应用
首席研究员:余国惠博士(恒管)

摘要
多目标规划是多准则决策的一个重要课题。多目标规划通常被公式化为许多相互矛盾的目标函数,用以解决决策问题。在文献中,多目标规划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在金融工程、管理科学、电信、交通及物流等各个领域中。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的多目标性质已经引起了许多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

投资组合优化长期以来一直被研究者和实践者进行研究。虽然在文献中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方法,但大多数的投资组合选择问题只考虑收益和风险之间的权衡,从而通过制定成单目标规划,构建有效的投资组合。在进行投资组合的评估时,我们必须考虑不同的准则,如回报、风险、交易成本、规模和流动性。然而,从多目标角度看投资组合选择问题的研究是比较少见的。本项目的目标是探讨多目标规划,并制订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多目标投资组合选择问题。

因为存在大量(可能是无限的)帕累托最优或非支配解,多准则决策问题的求解过程并不容易。虽然非支配解一般很难被完全准确地找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来确定他们在多目标规划中简单的结构。这些规划经常出现在组合优化领域。例如,在允许卖空和假设协方差矩阵的正定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找出均值-方差模型解析解。在本项目中,我们会研究在L∞ 风险度量及允许卖空的情况下双目标投资组合优化问题。我们将推广投资组合选择模型至包括无风险资产,再制定相应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并计算相应的beta值。我们也会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去比较在L∞ 风险度量下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及其扩展的均值-方差、均值-风险价值(均值-VaR)和均值-条件风险价值(均值-CVaR)投资组合优化模型。

 

项目编号:UGC/FDS14/H15/14
项目名称:武威汉代医简释文校订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首席研究员:袁国华博士(恒管)

摘要
自二十世纪前期以来,由于考古工作之顺利推展,出土或发表了为数相当可观之简牍帛书数据,且其内容亦涉及古文字学、经学、史学与子学等各方面专门学科,在学术研究上占有相当重要之地位。目前有关此方面之研究论着,不仅在数量上已相当可观,同时亦已取得相当之研究成果。惟目前中国医学亟待建构医学文献专业范畴之研究体系与计划之际,其中出土医学文献方面专门的研究工作仍待学者多方努力,以便提供学界更进一步之参考、研究与应用。

近年所见出土中医文献,除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简牍医方病方外,尚有北京大学藏汉代医简,大部份内容及原物照片仍未公布。又近日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920余枚竹简和50枚木牍(共约两万字),其中保存九部医书。(见华夏经纬网报导) 可见中医文献之研究有其迫切性。如果能从已公布之出土中医文献入手,并据以为基础,相信对日后新材料之研究,必有助益。武威医简,乃出土中医文献中极为重要者之一。

本计划研究对象为武威医简。武威医简,甘肃武威旱滩坡地汉墓遗物,一九七二年出土。简牍出土时已散乱,后经整理,保存竹简七十八枚,木牍十四枚,并按内容重新排序。

简文内容有医治内科、外科、妇科等病的医方,以及实施针灸及其禁忌的记录。其中又有“治百病方”的简题一枚,其右简所记为医治各科疑难杂症的医方。

木牍内容亦属医方,特别之处,在于标出方名,如“公孙君方”、“建威耿将军方”等。另外有木牍一枚专记中药名称、数量及价格,甚为珍贵。此外又有木牍一枚,甲面所载似与鬼神信仰有关,乙面所记则兼有与日书宜忌类似的内容。由此可见,武威医简内容丰富,于中医药领域涵盖面广,其研究成果,应可作为探究新出土中医文献之借镜。

本计划以其他出土文献,如:马王堆汉墓帛书、银雀山竹简、北京大学藏汉代竹简等材料为主,辅以《黄帝内经》等传世中医文献,首先汇整字形编、通假字表与异体字表,并比较各家意见,取其精华,务求藉以准确解读简文内容,然后于简文文字之隶定,字词集释以及文本之重新校读;并据校读之结果,从而作为日后解读新出土中医文献之参考。